2024年4月3日下午15:00,系主任赵磊老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4版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与各位老师进行了探讨。教务处赵露老师受邀请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是学校组织、管理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教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构建“五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赵磊老师提出,依托国家政策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专业应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内容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从建设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加快在线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课程设计与开发、创新数字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完善数字化评价机制等方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的综合改革,探索数字化赋能本科教学的模式与路径,实现本科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培养目标应体现专业学生在毕业 5 年后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应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专业毕业生服务领域、职业特征、人才定位及职业能力的预期。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能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应根据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学校定位,结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资源条件、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等,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性评价,调研和分析利益相关方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期望和需求,结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或)专业认证等标准,科学确定2024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课程体系结构相关的思考,赵老师提出,石油化工领域中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涉及到的设备种类繁多,这些设备服务于石油炼制、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传输、利用以及环保节能等方面。各种设备在石油化工领域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们相互配合,构成了复杂而高效的能源转化、利用与管理系统,确保了石化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经济和环保。随着科技发展,这些设备也在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向着更加高效、智能、低碳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