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基本情况
刘杰,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在海上油田有多年现场石油工程工作经验,主要从事气体净化、腐蚀检测和分离设备研发和应用工作,历任中海油某研究院研发中心经理,腐蚀工程防护中心主任、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总工、美国某公司技术总监等职务。曾获得省部级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荣获陕西省“秦创原高层次人才”,天津“滨海新区创新领军人才”,美国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
刘杰教授曾在在近代气体净化奠基人JohnY.Mak领导下工作,并且一直开发并产业化多项气体净化技术,从2009年开始进行气体脱硫脱碳研究及应用工作,2009年参与了国家973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驱的重大专项项目,2011年和陈健峰院士开展超重力反应器脱碳,脱水,脱硫及项目;2012年完成世界上首套海上油田络合铁超重力脱硫项目,该项目获中海油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开发的“天然气常温脱碳技术”成果应用于美国德州、中石化濮城采油厂,大幅降低了传统MDEA技术的投资(降低50%以上)和运行成本(降低70%以上),曾参与了美国垃圾场制沼气多项气体净化处理设计,受到诺贝尔化学奖Roald Hoffmann 的高度评价。
刘杰教授推广和应用多项CCUS技术,主导开发了一步脱除伴生气和天然气中的常温脱碳技术,无需加热即可再生药剂,大幅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解决了驱油返排气处理的业内难题,和中石化中原油田签订“濮城处理厂伴生气常温脱碳回收”工业化项目取得成功,该项目是首台套常温脱碳井口二氧化碳驱返排气处理一体化装置,和中海油签订“BZ19-6海上油田天然气脱碳”中试项目等,主导编写了多个行业标准,受到全球CCUS石油天然气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多次出席国际会议。
在石油工程领域,参与多项工程技术国产化攻关项目,主要开发了中海油旁路检测系统、超声定点测厚系统、多相流分离系统、污油泥无害化处理等多套系统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工作。
二、学术兼职
NACE(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会员,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失效分析专家,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委会(硫酸)会员,《油气储运》、《科技导报》《有色勘察设计》等编委。
三、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气体净化研究及应用、管道漏磁检测、污油泥处理等研究。
四、研究生招生专业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五、主要业绩
近年来,主持参与科技部、能源基金等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7项,企业横向课题20项,共签订合同额:5506.1282万元;相关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软著2项,著作1项,科技成果转化过10亿元。
六、代表性科研项目(限10项)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碳捕集、封存、利用的示范及新一代技术研发(参与),2016.12-2019.11,903.8万,参与。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与创新,2020.09-2025.09,153.76万,主持。
[3]陕西省国资委,国之重器-常温脱碳装备技术研发,2024.06-2026.12,700万,主持。
[4]科技部纵向科研项目,神华CCS示范工程中刘家沟组和马家沟组储层CO2-EWR可行性,2020.01-2021.12,153.76万,主持。
[5]企业横向项目:炼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和工艺包开发,2022.02-2023.12,89万,主持。
[6]企业横向项目: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研,2022.01-2023.02,320实万,主持。
[7]企业横向项目:装备公司管道内检测器租赁服务专有协议,2023.11-2026.11,1900万,主持。
[8]企业横向项目:石油助剂类化学品研发及供货服务合同,2024.09-2027.09,2800万,主持。
[9]企业横向项目:超硬地层适用金刚石复合片PDC超硬材料技术研发及现场应用合同,2024.09-2026.09,571万,主持。
[10]企业横向项目:中海油钻采院稠油热采二氧化碳捕集研究,2022.03-2023.12,41万,主持。
七、代表性论著(第一或通讯作者,限10篇)
[1] Photoreforming lignocellulose to hydrogen over noble-metal-free Ni(OH)2V /Cdo.5Zno.5S nanotwi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中科院大类一区,IF=8.3), 2024,69: 234241
[2] Study of the effect of glycine on the growth and mobility of CO> hydrate Slurries in the loop,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中科院大类一区,IF=9), 2024, 354: 129307.
[3] Understanding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2 and N2 by a typical MOF structure:Molecular dynamics and weak interaction visualiz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中科院大类二区,IF=4.3), 2024, 296: 120233.
[4] Regulation of droplet dynamic behavior after droplet impact o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中科院大类二区,IF=5.4), 2024, 685: 133211
[5] Study on cobalt removal process of PDC by pressurize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中科院大类二区,中IF=5.1), 2023, 139:110368.
[6] Thermal analysis of a radiative slip flow of an unsteady casson nanofluid toward a stretching surface subject to the convective condi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中科院大类二区,IF=6.6), 2021, 15: 468-476
[7]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有利区优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中科院大类二区,IF=5.2),109, 2021:103360
[8] Optimal selection of favorable areas for CO2 geological storage in the Majiagou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中科院大类二区,IF=5.2), 2021,109: 103360
八、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8722009790
E-mail:4990344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