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下午13:30,在大学生活动中心403,“第二十九次课程思政建设交流活动”由能动专业的王春华和潘颢丹老师分别作报告进行交流。
首先是潘颢丹老师做了题目为““双碳”背景下《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设计探究”的报告,分别从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教学特色和创新、具体实施案例以及教学成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政经验介绍。
思政设计思路:
(1)思政元素挖掘——通过课程知识点尽量多的发掘思政元素,使得这一过程逐步达到内容丰富、衔接无缝。
(2)思政融入点提取及思政映射分析——通过教学内容发掘哲学思想,提供正确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3)思政兴趣培养——通过国家重大工程中的能源利用科技前沿的飞速发展,一起与同学们讨论,提高爱国热情和民主自豪感。
(4)研究式学习法——学生自主调研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利用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做展示和演讲,激励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培养科研素质。
案例介绍:
(1)在讲解水蒸气定压汽化时,水蒸气易获得,不会污染环境,因此,水蒸气在工程上应用极广,从瓦特的蒸汽轮机到我国的蒸汽航母,都体现了水蒸气的应用价值。
通过神舟十二号升空过程中的巨大白色烟雾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白色烟雾究竟是什么?航天员杨利伟书中描述的内容怎么理解?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思政元素分析:在课程设计中,结合神州十二号火箭升空过程蓄水池的吸热问题,将工程应用引入到课堂中,既开展了专业知识的教授,也增加了学生对国情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力,认识到祖国之强大,激发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从而端正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为社会做贡献。
通过课程思政的开展,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一定转变。学生反映,以前主要关注点在知识本身上,现在会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前任面对问题是怎么做的,明确了学习目标,也让学习更有动力。
感悟:高校思政教育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同样也是每门课程教学都应该承担的任务。作为一名能源与动力类专业教师,我们的专业致力于能源的高效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先进动力装置的制造,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